没有边界感指社交中没有保持距离而越界的人,比如成年人打探别人的年龄、问别人的收入、问别人的情感经历,询问别人的隐私,这些都是没有边界感的行为。
没有边界会给他人带来尴尬和窘迫,对方并不想回答问题、并不想产生过多联系,并不想借东西,并不想有身体接触...保持边界感是非常重要的。
当一个人欠缺边界感,他可能会无意识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,邀请他人跨入自己本该有的界限,或强行跨入他人的边界。
边界感并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,而是时时存在于你我内心的牢固防线。在完全不被侵犯的自我空间内,我们才会有舒适的人际关系。没有边界感的人,往往听不懂“弦外之音”,看不到“隐性规则”,才造成那些人际交往中的窒息时刻,让我们都像被无形的大手按住了喉咙。
无论在爱情、亲情还是友情中,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。所以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时刻记得:保持适当距离,是尊重的前提。
没有边界感的关系,就是一场灾难
无论是“年轻人段亲”话题的争议,还是“搭子文化”的兴起,抑或是“社恐 i 人”引发的全网共鸣,都让我们发现:现代人越来越重视自己或他人的边界感,也更崇尚“保持安全距离”的社交方式。
人际关系中的边界感指与他人沟通并决定哪些事情归我们,哪些不归我们,以及谁该对哪些事情负责。它很重要,可以让我们知道事情的性质、范畴以及归属,与所有类型的关系和环境,爱情、工作、友谊、家庭、社交等都有关。
每个人都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建立边界感了。比如两岁孩子最喜欢说的“不”和“我的”,就是表达边界感的词汇,可以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立场、感受、忍耐对象以及他们什么时候该退让。
当一个孩子表达自己的边界时,如果周围的人尊重他的边界感宣言,他就会知道如何表明自身立场。但如果成长过程中,一直被随意侵犯边界,比如被别人当出气筒等,就很可能会认为自己需要为别人的过错负责,缺失边界感。
为什么边界感很重要?首先需要认识“协同依赖”
边界感可以让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更为融洽。想想看,如果在过好自己生活的同时,同时需要对别人的感受、反应和其他乱七八糟的事负责,会多么地焦头烂额?
在边界感问题上挣扎的人,几乎也总是在与“协同依赖”做斗争。协同依赖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,用力过猛的一种状态,通常会出于好心或误解他人需要帮助而做得太多,进而导致他人继续不良行为。
协同依赖性强的人很难知道何时以及如何拒绝,也很难确定谁应该对当时的问题负责。此外,他们也容易被那些想要利用、消耗或依赖他人来解决问题的人吸引。换句话说,给予者会吸引索取者,反之亦然。
然而,奇怪的是,协同依赖性强的人一方面总是用力过猛、自以为是地主动帮助人,另一方面又会经常抱怨,别人的问题给自己带来压力和负担。那为什么这种事还是不断发生呢?
答案还是要追溯到童年时期——解决问题的人从来没有学会拒绝,也不被允许拒绝;又或者他们可能在情感上被内疚和惩罚洗脑了,进而失去了拒绝的能力。
解决问题虽然并不总是令人愉快,但至少是熟悉的。它满足了一些人的帮助需求或愿望,而且这类人通常意识不到——停止实际上也是一种选择。
喜欢解决别人问题的人往往发现自己会和问题缠身的人在一起。他们很容易钻牛角尖,觉得自己需要或必须帮助别人。他们会幻想如果不帮忙,对方就有可能发生令人心碎的可怕事件,会认定自己别无选择。
也有一些人是因为解决问题会让他们感觉良好,有用武之地或强大。尤其是当自己的生活陷入混乱时,这会给人一种虚假的控制感或权力感。
最痛苦的可能是他们知道自己不应该再尝试解决,要将自己抽离出来,但这样做感觉又像在故意伤害别人,甚至毁了别人的生活。他们设想出来的故事情节很吓人,它不会消失,但也存在缺陷。
本站部分文章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,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htmlbk.com/fun/1351.html
温馨提示:该文档最后一次修改时间为2024-07-01 11:29:23,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