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历是阴阳合历,即农历=阳历+阴历=阴阳合历,阳历和太阳有关,起源于西方,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。大家都知道,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是一年,但是精准一点,就是365天5时48分46秒。这么算下来,为了补上时间差,每四年就会有一个闰年。

而农历是我国的传统历法,是一种阴阳合历。这都是因为阴历和阳历之间差了十几天,如果按照阴历一年过完了,四季还没过完,这地还怎么种?所以智慧的古人就想了个办法,把这两种历法融合了一下,在阴历的基础上,把每三年多出来的一个月加到了下一年,这个月就是闰月,这一年就是闰年。

很多人都认为阳历就是公历,阴历就是农历,弄不清楚阳历、阴历、公历、农历之间的关系和区别,以至于简单地认为,阳历=公历,阴历=农历,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。

阴历也被称为旧历、汉历、古历等,是依据月球围绕地球运动的规律推算出的历法,也就是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。

我们知道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长,可以依据月亮的形状来推测。也就是月亮从初一的月牙状(古人称之为“朔”),到十五的满月(古人称之为“望”),再到月末的月牙状(朔)。

当然,月亮绕地球一周并不是刚好三十天,而是29.5天多一点。因此,古人规定了大小月,也就是大月30天,小月29天。

不过,按照阴历来算,一年12个月,每个月29.5天,一年只有354天,这与一年实际的天数365天差了有11天。

相当于阴历的一年已经过完了,而四季却还没有结束。

为了补上缺失的天数,智慧的古人发明了一种新的历法——农历。

农历

农历是我国的传统的历法,也有阴历、华历、夏历、汉历、国历等名称。

但农历并不是阴历,而是阴历与阳历的一种结合,最准确的说法是“阴阳合历”。

它以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一月,又参考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一年,通过“置闰法”填补了阴、阳历的时间差。

也就是说,农历结合了阴阳两历,在阴历的基础上,将每三年多出来的一个月加到下一年,这个月就是闰月。

其中,有闰月的年份一年383天或384天,称为闰年。

“闰月”是农历历法的专属称呼,阴历、阳历都没有这种说法。

这种特殊算法也造成了许多奇特的经历。过去有些人恰好闰月出生,那么他就要等很多年才能过自己的真正生日。

阳历

阳历是今天世界上通行的一种公历,是按照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。

阳历有平年、闰年之分,平年365天,闰年366天,每四年一闰。

阳历的一号与十五号通常与阴历不同步,因此阳历并不能看出月亮的圆缺变化。“十五的月亮十六圆”这句俗语,并不通用于阳历。

人们之所以将阴历与农历混为一谈,是一个乌龙事件。民国时期废除了农历,改用阳历,为了区别于新历,人们就取了与“阳”相对的阴来称呼。

于是凝结了古人伟大智慧的农历,就被误称为了阴历。

今天,除了清明节之外,中国的其他传统节日都是根据农历设置的。属于汉文化圈的人们每年仍要庆祝春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等节日。

日月相合的农历,其实用价值远远超过了其他历法。

这不仅仅是一种历法,更是上下求索的炎黄子孙们,千百年来生活经验与智慧的化身。我们应该传承古人的智慧,保护好中华文化。

THE END

本站部分文章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,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
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htmlbk.com/fun/326.html

温馨提示:该文档最后一次修改时间为2024-03-07 19:00:41,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!

TAG标签:人文文化日历